攻城,陪伴60后长大的王牌游戏

时间:2024-12-04 15:00:02 来源:全能软件下载集 作者:回眸曾经的故事
攻城,陪伴60后长大的王牌游戏

前言:

现时大家对“攻城游戏视频”都比较关心,小伙伴们都需要了解一些“攻城游戏视频”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有关“攻城游戏视频””的相关内容,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一个60后女性的心理成长故事

|成长印象|童年篇|群体游戏2|


从没考证过攻城游戏始于何时衰于何时,但我知道,它兴盛于何时。

在我童年的六十年代,攻城游戏便鼎盛于世,是那个时代的王牌游戏,虽说到了八十年代还有一些孩子在玩“攻城”,但它早已失去了六七十年代的火爆,九十年代就根本见不着“攻城”的踪影了。也就是说,攻城游戏陪伴着60后这代人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期,它是我们难忘的记忆。

在孩子们最怕落单的60年代末,无论男孩女孩都巴不得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论位置高低,只要是“一伙的”,被人欺负的时候,就有人帮你,胆子就能壮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攻城游戏成了孩子们成群结伙的纽带之一。

没有孩子不喜欢玩“攻城”的,因为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能被集体的力量所带动,发现个人的价值所在。可以说,这个团体攻防对抗性游戏大大激发和培养着孩子们的群体意识,因为只有团队配合协作,攻防有术才能获胜。而这种群体意识,正是那个时代特别需要的。

那时候,女孩子们喜欢玩跳皮筋、跳房子,但在攻城游戏中也都不甘示弱。我们家四个女孩,大姐当兵走了,我和小妹年龄太小,人家玩“攻城”基本上不带我们玩。只有二姐年龄大点,在很多场合下她不得不装得挺厉害,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慢慢练就了一些男孩子的性格,因此她在群体中总能找到存在感,每次玩“攻城”总落不下她。

“攻城”几乎是大家每天必玩的游戏,弱一些的孩子总希望跟强一些的孩子在一组,但强一些的孩子却总是拒弱纳强。我始终不敢玩“攻城”,我怕摔得头破血流。于是,我总是充当二姐“攻城”的助战者。

“攻城”游戏开始之前,大一点的孩子先用砖头或粗树枝在一片空地上划出一个巨大的类似于“己”型的城池,将参与者分成AB两组,两组人数对等。各边城池的入口处设有通行道和安全岛,两城中的人首先要突出重围到城外,然后再攻入敌方的城池。在攻城过程中如果出边线、踩线和跨线都得被惩罚损失一人。最后,哪方的人先攻入敌方城池,踩到敌方城池中一角的波纹线,也就是敌方的大本营,就算最终获胜。

然而,游戏过程中是充满风险的,由于“攻城”手段主要有抱、拖、拉、推,比较粗放野性,因此无论是从通道上冲出己方城池,还是占领敌方城池,搞不好都会被敌方城池的人用力推出去,磕个鼻青脸肿牙落血喷是常有的事。

记得一天放学回到大院,没等回家把书包放下,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把书包往地上一扔,一场攻城游戏就开始了。我这个一年级的小豆包只能背着书包在一旁观战,却没有参战的份,不是我不想参战,而是大孩子们不带我玩,嫌我太弱,但是二姐参战了,她在B组。

A组有男孩子参战,明显强于B组,我为二姐担心着急,虽然她有些力气,但仍不敌A组的男孩。在二姐就要冲出己方城池时,她被一个男孩子用力推了一下,二姐踉跄着摔倒在地上,她爬起来的时候,鼻子里正在流血。

“流血了,流血了。”看到血,我吓坏了。

“胆小鬼,怕什么?”二姐喘着粗气说,“有纸吗?赶快给我一张废纸!”

我从书包里掏了半天,没找到一张废纸。二姐把我的手扒拉开,掏出了我的作业本,撕下了最后一页,放在手里揉了揉,团成小纸团塞进鼻孔。血并没完全堵住,可二姐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你胆子那么小,还想让人家带你玩?”二姐对流到嘴巴上的鼻血不屑一顾,“要想让人家带你玩,就得什么都不怕。还有,你得跟比你厉害的人一伙,我们这伙太弱了!太弱了!”二姐急得直跺脚。

只是休战了一会,“攻城”游戏又继续了。这次的“战斗”更为惨烈,好几个孩子脸上身上都挂彩了。最终,二姐所在的B组输给了A组。几轮游戏下来,都是如此。胜利的A组洋洋得意,失败的B组垂头丧气。

玩完“攻城”,孩子们拿起书包回家了。二姐一点没因为战败而气馁,她一条一条对我讲着“攻城”方略,我觉得她挺足智多谋,一点也不像个败将。

通过观战,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要让哪一伙带你玩,你就要敢于付出一些代价,甚至是流血的代价。玩“攻城”的人,都喜欢跟勇敢者一伙,不喜欢跟胆小鬼一伙。

六十年代是个崇尚英雄的时代,部队大院的孩子们心中都有深厚的英雄情结。打仗的电影看得多了,台词都能背个滚瓜烂熟,英雄人物的名字早就被孩子们记在心中了。因此,流点血算不了什么,反而成了勇敢者炫耀的资本。

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孩子没遇到点“流血事件”,反而显得不太正常了。


热门排行: 现实版的"海王游戏"